霜降,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。进入霜降节气后,“秋欲尽,冬将至”。
意思是随着“霜降”节气的来临,冬天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,天气将由凉转冷,气温骤降,尤其早晚天气变冷,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。霜降节气,天地间阳气逐渐下降,以顺应秋收之性,为冬天的潜藏做准备。在这样一个节气里,我们应该怎样顺应气候的变化保养身体呢,下面我们就从衣食起居几个方面谈一谈霜降时节养生小常识。
加衣御寒:俗语有“寒露不算冷,霜降变了天”的说法,霜降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,自然界阳气渐衰,由收到藏,阴气渐盛,早晚凉气比较重,养生关键应注意做好“外御寒”,即首先要重视保暖,注意添加衣服。尤其对抵抗力差的老年人,更应适时增减衣服。在这个气温骤降的节气里,老年人极易患上“老寒腿”等毛病,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,同时这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。这个时间节点后不再适合“秋冻”。以免湿邪、寒邪入侵,导致生病。饮食养生:俗话说“秋冬进补,春天打虎”,秋冬两季是一年中适合进补的时期,而秋冬之交的霜降,也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,是阳气由秋收到冬藏的过渡,正是储存能量的大好时机。所以民间一直有“补冬不如补霜降”,“一年补透透,不如补霜降”之说。中医养生学的观点,在四季五补(春要升补、夏要清补、长夏要淡补、秋要平补、冬要温补)的相互关系上,“霜降”则应以平补为原则,饮食调养宜平补,注意健脾养胃、调补肝肾,可多吃牛肉、鸡肉、玉米、萝卜、红薯等。秋燥明显,容易皮肤干燥、嘴唇干裂及大便秘结,宜“平补”以滋阴润肺、生津润燥,如梨、冬瓜、银耳、萝卜等,也可选用一些滋阴润燥、宣肺化痰的中药,如沙参、百合、杏仁、麦冬、玉竹等,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。少吃辛辣烧烤食品,如辣椒、花椒、桂皮、生姜、葱及酒等。起居养生:
在睡眠方面,《黄帝内经》里提出: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,意思是秋天气候转凉,要早一点睡觉,以顺应阴精的收藏;又要早一些起床,以顺应阳气的舒长。俗话说,“食补不如睡补”,秋天适合的作息时间是早睡早起,冬天因为要充分养阴,所以适合早睡晚起,也是一年中晚上睡觉最长的季节,霜降时节的作息最好逐渐向冬天过渡,锻炼也是霜降时节不可或缺的。秋季是人最容易长脂肪的季节,天凉夜长,人的食欲大开,夜里休息也舒服,人体每天的热量摄入容易超过热量消耗,使脂肪一点点地囤积起来。如果不加以调整,经过秋、冬两个季节,人就会胖很多,年复一年,人就会很快“发福”起来。因此,在大快朵颐贴秋膘的时候也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。 情志养生:秋天是抑郁症的高发期,中医认为,人体的五脏六腑、七情六欲与五行学说和四季变化存在着相应的联系。五脏中的“肺”属金,七情中的“悲”属金,四季中的“秋”也属金。因此,在这个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中,要特别注意保持情绪稳定,避免情绪消极低落。
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,顺应四时为养生之要义。在“霜降”这个秋天最后的节气里,要注意防寒、防燥,饮食平补,劳逸结合,适当进行体育锻炼,保持情绪稳定,顺应其收藏之气,则体健神旺,减少疾病的发生。
张丽,沈阳市名中医、市中医院内三科主任中医师、主任助理,擅长: 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,主治:糖尿病、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病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、糖尿病肾病、糖尿病足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心脑血管病等老年病。
社会兼职:
辽宁省中医经典与临床专业委员会常委
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
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
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老年内分泌与代谢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
沈阳市医师协会第一届代谢性疾病标准化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
市级重点专科糖尿病学科继承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