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微创时代的到来,有些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再也不用“大动干戈”了,微创手术即可解决问题。近日,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镜中心成功开展1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(以下简称ESD)。
患者是一名六旬老人,因腹部不适、便血等症状入住脾胃病科。经肠镜及病理等检查,诊断为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(LST)。医院脾胃病科主任白光带领内镜中心与麻醉科团队作战,成功施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(4级手术)。手术全程约40分钟,成功剥离病灶。术后患者恢复良好,第3日便可进食水,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,第5日出院。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。
如此好的ESD,究竟是怎样的一项技术呢?
白光介绍说:
内镜黏膜下剥离术(ESD),是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,将胃肠道病灶与其下方的黏膜下层逐步剥离,以达到完整切除病灶的目的,是最为精细的消化内镜微创手术之一。ESD最大优点是微创,在切除病变同时尽可能保留原有消化器官。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,ESD是经过自然消化管道,损伤小、易耐受,充分体现微创治疗优越性。患者住院天数少、恢复快,手术效果与传统手术一致,同一患者可接受多次ESD治疗,同一器官可以进行多个部位治疗,被誉为“内镜技术的一颗明珠”,目前已成为国际、国内切除消化道早期肿瘤的首选治疗手段。
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组建于20世纪70年代,并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进步逐步发展壮大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内镜中心”。现开展的诊治项目有:普通及无痛胃肠镜检查、消化道异物取出术、消化道出血的金属夹止血治疗、内镜下空肠营养管置入术、内镜下黏膜切除术(EMR)、内镜黏膜下剥离术(ESD)、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(POEM)、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(EST)、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(ERCP)等。
“发现一例早癌,挽救一条生命,拯救一个家庭”,著名消化专家李兆申院士的这句名言,已经成为脾胃病科及内镜中心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工作理念,他们愿意以精湛的技术、优质的服务造福更多的患者。